“作为民营物流企业,对‘一带一路’要有充分的认知和把握,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近日,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经济学博士杨英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作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重大战略之一,民营物流企业应抓住机遇,分一杯羹。
在杨英杰看来,随着区域互联互通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区域内海运将增加新的航线及班次,陆水联运通道将被不断打通,区域航空货运的规模日趋扩大,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和航空货代业务等国际物流有望迎来新机遇。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民营物流企业应树立综合的物流产业观,加快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从财政、税收、金融、法律、外汇管理等方面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带一路”为民营物流企业带来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社:你认为,“一带一路”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当前民营物流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
杨英杰:“一带一路”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在我国发展面临新挑战的关键时刻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的一个需要长期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政治沟通、道路连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这“五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其中“道路连通”、“贸易联通”和“货币流通”与物流直接相关。
“道路连通”是对物流系统主体的要求,是针对物流平台基础建设提出的要求;“贸易联通”需要物流的基础性支持;“货币流通”则是从金融和资本的角度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物流行业来说,这里面蕴含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我认为,当前,改善诸如铁路、港口、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为基础的一步,民营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从自身经济实力特别是金融实力出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管理及应用,而不单单是作为基础设施的使用者。当然,在投资过程中既要注意项目本身的经济风险,还要特别关注项目所在地的政治风险,要合理评估风险,保障投资安全。
同时,民营物流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一是观念亟待转变。从单一的物流行业观向综合的物流产业观转变,将传统的行业运输行为转化为综合化物流产业行为。二是自身竞争力亟待提升。中国物流业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民营物流企业,而且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缺少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物流行为单一、服务标准不统一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走向世界的基本因素。
中国经济时报:为适应发展大势,民营物流企业自身还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以增强企业发展竞争力?
杨英杰: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物流需求,我国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多渠道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一方面可以通过选聘或与国际物流企业合作等途径引入国际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可通过临时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外包等各种形式聘用人才。二是以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是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产品或服务创新能力以及其他企业软实力。随着物流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深入,我国民营物流企业要通过知识、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在不断提升面向差异化市场需求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能力,即不断提升服务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此提升企业的比较优势。
更好地搭建物流网络平台
中国经济时报: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搭建物流网络平台,促进物流行业发展?你有哪方面的建议?
杨英杰: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来说,一是要加大对物流信息网络构建的支持。首先,支持物流信息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电子标志、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等。其次,支持重点企业开展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再次,支持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最后,支持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
二是通过提供财政金融及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形成第三方介入提供物流网络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能力的支持,而目前广大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在融资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鉴于此,可以通过第三方有实力的公司发展构建物流网络平台,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如“云”服务等,使中、小物流企业可以按需购买服务、按使用量付费,以有限的成本换取无限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企业可以自身的低配置成本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处理,使中、小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企业层面来讲,物流企业要学会用互联网平台思维变革产业。2014年以来,互联网引发中国物流各大平台陆续孵化出炉,物流园区平台、公路港平台、零担物流专线平台、运力资源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物流打车模式平台,平台化的商业业态逐渐进入升级和创新期。物流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现自身的脱胎换骨。
完善法律、创新机制:为民营物流企业保驾护航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如何进一步从政策、法律、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物流行业保驾护航?
杨英杰:对此,我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思考:一是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在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要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定规划、机制保护等方面协调推进,为民营企业做强物流行业保驾护航。
二是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着力解决行业产业链条块分割严重的问题,把规划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作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心,推动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三是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贷款、税收等相关政策法规,便利民营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依法律规制行政垄断,营造跨地区、跨行业、强强合作的有序竞争市场;依法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减少物流企业发展中的法律摩擦,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和减少交易风险。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民营物流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及时提供财政、税收、金融、法律、外汇管理及相应的政策便利服务,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化分工的能力和水平。
亲,加入我们您还可以获得更多资讯哦!